首页> TA的主页 > 光伏龙头业绩分化

光伏龙头业绩分化

来自: 吴三彦 发布于: 2023-11-23 11:23:35
浏览(3181) 评论(0) 赞(190) 收藏(0)

拥有资金和产能优势的光伏龙头企业,几乎都选择了一体化模式。这对于应对产业链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而言,是一种颇为有效的举措。


然而,在“内卷”加剧的行业竞争格局下,一体化龙头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业绩波动的影响。


隆基绿能(601012.SH)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1亿元,同比增长8.55%;实现归母净利润116.48亿元,同比增长6.40%。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5.15亿元,同比下滑44.05%,单季度盈利退坡。在公告中,隆基绿能解释了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减少,存货跌价损失增加、研发费用投入增加以及股份支付加速行权影响。”


天合光能(688599.SH)发布的三季报显示,虽然前三季度该公司保持了利润的翻倍式增长,但在第三季度,其净利润增速有所下滑。根据财报,天合光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1.19亿元,同比增长39.38%;实现归母净利润50.77亿元,同比增长111.34%。单看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37亿元,同比增长35.67%,但环比下降。


从主营业务上看,天合光能的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体现在组件业务上,其营收占比超过六成。该公司在三季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其组件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取得显著增长。不过,出货量猛增之时,组件价格的持续下跌拖累了该公司组件业务利润的增速。对此,天合光能管理层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重申了今年的出货目标不变,并表示进一步深化布局N型产业链先进优质产能,提升N型产品占比。


抢抓N型技术迭代红利,以锁住产能过快扩张背景下的短期利润空间,是目前不少一体化龙头企业的共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虽然组件环节价格恶化,但TOPCon产品在目前表现出来的盈利优势相对突出。


作为TOPCon技术的拥趸,晶科能源(688223.SH)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速却大幅提升。根据财报,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0.97亿元,同比增长61.25%;实现归母净利润63.54亿元,同比增长279.14%。这其中,在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5.11亿元,同比增长225.79%,环比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均有所上升。分析此次业绩增长的原因,晶科能源主要归结为光伏组件出货量上升以及N型出货占比增加,其也表示在报告期内克服了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影响。


事实上,虽然当前N型电池技术谁是主流的争论难见分晓,但是率先规模化量产的TOPCon产品在第三季度的确给予了部分企业利润增长的强劲动力


TOPCon电池企业钧达股份(002865.SZ)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290%至340%。剔除上半年实现的9.56亿元净利润数据,即该公司在第三季度的盈利有望超过8亿元,环比第二季度实现正增长。去年第三季度亏损的组件企业协鑫集成(002506.SZ),亦受益于TOPCon产能的释放,实现扭亏为盈。


可以明确的是,一体化模式更将考验光伏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特别是对于过往光伏材料比重过高的企业而言,在奔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其更要做好穿越周期的准备。


通威股份(600438.SH)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4.21亿元,同比增长9.15%;实现归母净利润163.02亿元,同比减少24.98%。在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31亿元,同比下滑68.11%。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近日在业绩会上表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较同期下降24.98%、27.21%,主要原因是硅料利润贡献同比大幅减少。“受下游光伏需求高速增长,产业链供需矛盾突出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硅料行情价格持续走高,最高突破30万元/吨,而2023年以来随着硅料新增产能的快速集中释放,供需关系逐步从紧缺转至宽松,产品行情价格最低降至6万元/吨左右。”


硅料环节的表现不及去年同期已在意料之中,大全能源(688303.SH)、新特能源(01799.HK)等硅料企业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均同比下滑。但值得肯定的是,通威股份的一体化布局有望在未来填补其硅料盈利能力弱化的趋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组件出货量达到19GW,同比增长645%。


打赏

他们都在说 (共0 条评论)

我要说

你好,请后再进行评论!

评论请先登录

客户端

客户端

触屏版

触屏版

网页版

网页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