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原石标本
●第二步:再把天然红宝石与人造红宝石区别出来
现在人工合成红宝石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人工合成红宝石的方法也很多,但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焰熔法,助熔剂法,水热法。其中焰熔法红宝石较易鉴定,通过观察内部弧形生长纹和气泡而确定为合成红宝石,市面上特别是在旅游商店出售的颜色鲜红、颗粒较大的标有“红刚玉”、“刚玉”“鲁宾石”的雕件或饰品,实则就是此种人工合成的红宝石。助熔剂法红宝石需要专业人员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特征才能鉴定出来。水热法红宝石合成环境仿照天然红宝石的生长环境,内部特征极象天然红宝石,一般仪器都很难将其区分,常需借助其它大型仪器,如x射线仪。合成宝石大致有合成红宝石、合成尖晶石、合成红色碧玺、合成红锆石和含钴红玻璃等,要鉴别这些貌似红宝石并不困难,因为它们在各种物理性质上与真正的红宝石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不同方法合成的红宝石有不同的包裹体,区别它们需在专业实验室进行或通过放大镜检查。合成红宝石的共同特征是颜色鲜艳,且比较均匀,肉眼难以发现其中有包裹体,感觉内部非常干净。而市场上大多数天然红宝石或多或少都明显存在所谓的“棉绺”,即沿一定方向(受晶体内部结构控制)分布的包体和内裂的组合,有时可见绢丝状包体。对于难以发现明显包裹体的天然红宝石可以用长波紫外灯(普通便携式袖珍验钞机)与合成红宝石区别。实验表明,天然红宝石与合成红宝石在长波紫外灯下均发红色荧光,但合成红宝石的更亮、更艳。
◆合成红宝石:颜色均一、洁净,包裹体稀少,一般有圆气泡,为均质体。
◆合成红色尖晶石:颜色均一,晶体呈八面体,为均质体,无二色性。
◆合成红色碧玺:复三方柱状晶体,硬度、密度、折光率都较红宝石低,二色性非常明显,双折射率大。
◆合成红锆石:颜色鲜艳、强烈色散和高双折射率等。
◆含钴红玻璃:用红色玻璃仿红宝石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从颜色上分析天然红宝石是紫红色,颜色鲜艳但肉眼观察不刺眼,看上去很舒服。而红色玻璃是大红色,十分耀眼。在硬度和密度方面玻璃比天然红宝石低很多,玻璃表面常有划痕。红玻璃为均质体,无二色性,放大检查有气泡。折光为单折射,折射率明显不同。
◆人造红、蓝宝石中也可出现包裹体,它的包体不是各种矿物,而是气泡,气泡的出现通常无规律、密集成群,也可弧立出现。人工制造的假宝石,内部的棉、柳都是人工制作的,是由外向里伸展的,棉柳的道是外边大、里边小,是尖形的;有的内部有水泡,但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的。
◆所谓扩散法是指用化学方法在颜色浅的红宝石表面渗入微米级的铬元素,使颜色加深,或者产生星光效果。区别要领是:天然星光宝石的星线常常不是很完整,没有扩延到边缘就已缺失。人造星光红宝石,六条星线太显眼,且星线一直延伸到饰品的边缘或下部,且表面可见不自然的白雾,这是一眼可辨真假的重要证据。
◆真假二层宝石的鉴别要领:
在珠宝市场上还有一种是拼合石,所谓拼合是指用两种以上的矿物经人工的方法将多层拼合在一起,给人以整体的效果,其中有半真二层石和假二层石两种。半真二层石饰品的冠部(饰品的正面)第一层是天然红宝石,位于亭部的第二层则常采用焰熔法合成红宝石或红玻璃来替代。后者的鉴别相对容易一些,毕竟红玻璃的物理特性与红宝石有着很明显的差别。而前者的鉴别则要依赖较仔细的显微镜观测了。通常在显微镜(有的也可以用放大镜)的帮助下,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现亭部的合成宝石具有弯曲的弧形生长纹,并与冠部天然红宝石的直生长纹带形成明显的反差。只要用二色镜一检查,就会发现不论是石榴石顶,还是下面的红玻璃,都不会具有红宝石那样的二色性。另外,为了追求重量,天然星光宝石还常常有一个白底。
二层石只要仔细观察,也不难区别.即把饰物从托上取下,放入装满水的瓶中,从宝石腰部仔细观察,因为二层石是由两种红色品种粘合而成,放在水中很容易看出其两层的色彩不同。另外用10倍放大镜观察饰品腰部,可见粘合线及粘合处内有气泡等现象。还有一个可靠方法就是测其上下两层的折射率,不同者为二层石。
●天然红宝石的鉴别要领
◆1、影象法鉴别
此法适用于刻面型的宝石,红宝石的光学性质决定了它是唯一具有中环型、双彩虹有部分重叠的红色宝石,见到这种影象可肯定是红宝石。
红宝石颜色艳丽,在光源照耀下,能反射出美丽动人的六射星光,俗称六道线,这是红宝石的特殊晶体结构所致,是其特有的光学现象。
在室内分析可通过光谱仪来鉴定天然和人造的红、蓝宝石。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天然红、蓝宝石在分光镜中光谱的蓝色部分可见到波长450mm的黑线,这一定是真的天然红、蓝宝石。如果没有这条吸收黑线,那一定是假货—人造红、蓝宝石。
◆2、硬度法鉴别
红宝石是红色宝石中唯一硬度为9级的宝石,立方氧化锆的硬度为8.5,是人工合成品。只要用待测红宝石的边棱刻划立方氧化锆,划动者为红宝石,划不动者不是红宝石。此法适用于宝石原料和各种琢型红宝石的鉴定。但它属于有损鉴定,对刻面宝石慎用。切不可以用立方氧化锆的尖棱去刻划红宝石台面,否则红宝石上会留下划痕。
◆3、荧光法鉴别
在众多红色宝石中只有红宝石和红色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显红色—暗红色荧光,据此,对于未知红色宝石可首先用荧光法(验钞用紫外灯即可)检查:不发光的红色宝石肯定不是红宝石,发光的就有可能是红宝石或是尖晶石。红宝石是非均质体,尖晶石是均质体,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用简易偏光镜检测才能予以区别。前者在正交偏光片之间旋转360度出现四次消光和四次明亮,后者为全消光。
缅甸产天然红宝石含铁少,荧光反应强烈。
泰国产天然红宝石无荧光反应,要使用多种方法检验。泰国红宝石大部分颜色较深,有些像石榴石那样从微紫红色到棕红色,另外,几乎缺失金红石包体,因此没有星光红宝石品种。
缅甸产天然红宝石在紫外灯或交叉滤色镜下观察,无磷光现象。在暗室中观察,人造红宝石会有磷光残光现象,并持续较长时间。但是少数天然红宝石也能显示很短暂的磷光现象,应仔细注意区别。缅甸红宝石颜色分布不均匀,常呈浓淡不一的絮状,团块状,在整体范围内表现出一种具流动特点的旋涡状,也称 “糖蜜状”构造,这种构造曾作为缅甸红宝石的鉴定特点,另外,缅甸红宝石含有丰富的金红石包体。
天然红宝石有较强的“二色性”,红宝石在长、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红色及暗红色荧光。所谓二色性,即从不同方向看有红色和橙红色二种色调,放大检查时,红宝石内气液包体和固态包体丰富。刻面宝石在合适方向可见后刻面棱重影。即使仅依赖红宝石具有“二色性”的手段进行观察辨别,当即就可以排除其中的一大半替代品和伪劣品。
如只有一种颜色,则可能是红色尖晶石、石榴石或红色玻璃等。除了红色尖晶石外,在自然界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红宝石的红色宝石,还有红色石榴石,红色碧玺等等。如在我国江苏东海被人称为“苏陵红宝石”和“海莲红宝石”的制品,其实都是石榴石制作的。同样的石榴石,在国外又有“亚利桑那红宝石”,“波希米亚红宝石”等称谓。而所谓的“巴西红宝石”则是红托帕石,“西伯利亚红宝石”则是红碧玺等等。除了那些天然的貌似红宝石的红色宝石外,在市场上还可见有用红玻璃来充当红宝石的,以及用人造的红色立方氧化锆来充当红宝石的。同样,要识别它们也不困难,因为它们也不具有红宝石那样的二色性。
因为大多数红宝石有荧光反应,故在国内外的珠宝店内常安装紫外线装置,使红宝石发出如红火一般美丽的光辉,让购买者爱不释手。但拿出店外远没有店内那样光辉灿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购买红宝石时,一定要拿到店外自然阳光下观察后再购买。
◆4、包裹体法鉴别
常见的红宝石其内部有很多的裂纹,即所谓红宝石的“十红九裂”,天然红宝石少有完好无缺的,常含有其它矿物小晶体及细针状红色金红石反射出一束束丝状物。并可观察到一些含液体的小空隙及不规则碎片的细管。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凡能看到这几种包体者为真品。天然的红、蓝宝石在结晶过程中,周围有一些其它的天然矿物晶体,这些矿物常被包入红、蓝宝石晶体中成为包体。这些包体有两大特点:一是呈带棱角的晶形;二是常按一定方向排列,彼此以60°角相交。肉眼观看时,好像红、蓝宝石表面有着许多丝状物,这恰恰是真宝石特有的重要标志。
红宝石的天然瑕疵比较多,还经常具有聚片双晶产生的裂理纹。瑕疵的特征可以作为在鉴定时区分天然红宝石与合成红宝石的重要参考。只要红宝石的瑕疵在肉眼正常视力下向台面观察时,不影响红宝石的美观视觉效果,就可以接受,只是存在价格高低的问题。
●经过人工处理的天然红宝石
红宝石的鲜艳色彩,主要是含氧化铬所致,含量在2%时可产生十分名贵的鸽血红。当今市场上的红宝石,大约有80%—90%是经过不同程度的人工优化处理的。现在市面上的红宝石大多经过了高温处理,而且这种人工处理方法是不容易被检测到的。
◆热处理:当把红宝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常可使红宝石的颜色获得改善,透明度有所提高,还可消除部分色带和某些内含物,愈合部分裂隙,使本来品质较低的红宝石变成较高档的红宝石。由于热处理是一种纯物理学的方法,人们认为可以理解为是弥补了大自然的不足。时下珠宝界已对这种处理普遍认同,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允许的,可以和真正的天然红宝石等同,无需特别声明,予以等价出售,即使被识别出来,也不认为这是欺诈。
◆再染色:这就是所谓的扩散处理技术。扩散处理法就是人为地通过化学处理的手段,让化学试剂中的氧化铬涌入到刚玉的晶格中去,从而使那些无色的刚玉获得了产生红色的本领。虽然它的呈色机理与天然红宝石完全一样,而且也不会因时间而褪色,但人们还是把这种方法视为是一种后期处理,被这样染色处理过的宝石不能等同于天然红宝石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