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铝电池或将取代锂电池?
浏览(922)
赞(4)
收藏(1)
来自: HR学姐
发布于: 2017-03-18 20:15:06
3月1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市科技局签署《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共建协议》,山东科技大学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正式揭牌。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率领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作为青岛市首个正式落地的“顶尖人才团队”入驻新区,将致力于建立聚集世界级专家的铝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及应用研发中心,形成本领域世界学术高地。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储电电池产业发展中先行一步,为新区乃至青岛市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3月17日,山东科技大学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由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率领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将入驻青岛西海岸新区。半岛记者了解到,2017年1月初,戴宏杰院士率领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成功入选青岛市首批两个顶尖人才团队名单,并成为青岛首个落地的人才团队项目。这也是青岛市首次尝试由“人才引进”提升为“人才团队引进”的一次创举,市区两级财政首次以最高额度1亿元对团队给予综合资助。
据悉,戴宏杰院士现为斯坦福大学化学系J.G. Jackson & C.J. Wood 终身荣誉教授,201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碳纳米材料的生长合成、物理性质研究、纳米电子器件研发以及纳米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国际碳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据了解,近年来,戴宏杰院士团队在石墨正极材料的铝离子电池研究上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研究成果接连在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该团队成功结合离子液体电解液与发泡石墨正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能长时间稳定循环的铝离子电池。
作为研发中心的依托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将在团队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实验室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推动团队建设和项目研发。戴宏杰院士表示,“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代表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材质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充电速度快、使用周期长、耐低温等特点。”
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项目启动后,以戴宏杰院士为带头人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将从世界知名大学、一流研究机构、知名企业等引进核心成员4-5名;计划通过1-3年时间,形成30人左右的科研团队。该团队将致力于高性能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的研发、制备与产业化推广,未来有望取代高成本锂离子电池与高污染铅酸电池,广泛应用在分布式储能、电网储能、电动运输工具等领域,对持续保证我国电力供应稳定、提升我国电网储电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戴宏杰院士介绍,研发中心有望在三年内,实现铝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使青岛成为该产业的发源地和产业化基地,引领新区乃至青岛市在该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走在世界前列。
据了解,青岛西海岸新区批复成立以来,把“人才支撑”作为六大发展战略之一,努力以一流的政策和环境聚集人才、服务人才,打造高端人才汇聚的“国际海洋人才港”,先后获批全省首批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目前,已拥有各类人才4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3%,其中“两院”院士33人、“千人计划”专家30人、国务院特贴专家8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拥有山东科技大学等9所驻区高校,并有中科院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11所高校正在引进和建设中;集聚了440余家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和各类创新创业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