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惠券、会员卡到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从团购、外卖到线上订座、点菜、移动支付。。。餐饮这行虽然传统,但距离互联网倒似乎是从来都不远,但凡互联网冒出什么新概念,餐饮业都排头兵一样地率先尝试。
从消费者方面看,O2O的兴起也表明了互联网在他们生活中已变得多么重要,他们的生活和社交重心正不断向线上转移,以至于越来越多的消费决定是在线上做出的;这方面变化的意义可能更为深远,因为网络为文化的进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环境,在其中,消费习惯的形成、时尚与潮流的扩散、风格与品位的分化,都将以不同于过去的方式发生……
从优惠券、会员卡到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从团购、外卖到线上订座、点菜、移动支付。。。餐饮这行虽然传统,但距离互联网倒似乎是从来都不远,但凡互联网冒出什么新概念,餐饮业都排头兵一样地率先尝试。
理想很美,现实很痛,打开手机,搜索附近的美食,一家或几家网友们认为靠谱,你自己也颇有兴趣的餐厅自动出现,接着你订座、点菜,然后到点儿了,根据地图的指引找到餐馆;坐定后,菜品便华丽丽地上桌,你舒服地享用完,买单结账时不必扯开嗓子呼喊服务员,拿出手机付账即可,买完单,你能得到些优惠券、积分,供下次使用,心情好的话,你当然还可以将这段美好的用餐经历分享到社交网络上,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
以上这段话,不知道是否可以描绘餐饮业O2O的理想场景?在此场景下,商户可以实现低成本的精准营销和病毒营销,为餐厅引流;可以借助用户的自助服务减少餐馆内的人力成本,提高翻台效率;还可以通过会员管理,发展能够多次进店的粉丝型用户。
人已经在店门口了,甚至已经坐下了,再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优惠券或者团购可以为自己节省几块钱的;关注个公众号,送杯XX,领完就取消了关注;点菜买单还是得把服务员叫过来,总觉得没和人确认过不放心;吃完走人,不忘评价一句说“团购还算值,原价就算了”。这些我经常看到的现实场景和前述的理想状况比,显然弱多了,餐馆的实践经验显示:互联网可以引流,但以促销带动的引流,成本并不低,甚至有点引得多亏得多;互联网能让用户全自助服务,但用户学习和改变习惯的难度很高,所以餐馆的人力成本并未有效减少;互联网可以实现精细的会员管理,但在餐饮这个领域,大部分人并不因为头次得了优惠就会二次进店,倒是被培养得更加价格敏感。种种因素叠加,餐馆忙活半天,结果很可能只是薄利多销,甚至薄利也未多销。餐饮O2O能否步入正轨还需要时间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