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国庆对外坦露了一句“我曾经也想卖了当当”,引来一堆人对当当该不该卖、该卖给谁、卖多少钱进行大猜想。当当网在中国电商格局中逐渐被边缘化,已经到了要找“干爹”的阶段。
最近不少媒体在唱衰当当网,质疑李国庆。相比于阿里和京东,“当当”这块电商界的老式招牌,似乎未能跟上中国电商发展节奏。有人说这是因为李国庆的格局使然,有人说是资本在背后作祟。不可否认,随着2014年京东和阿里相继宣布上市,留给当当网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小。时下的互联网格局。众所周知,目前的互联网发展格局,日渐走向了“寡头阶段”,BAT就是大家给出的代表格局,而进入此阶段,发展呈现马太效应,即强者恒强。形成规模的以市场规模滚动发展,如阿里、京东。而资本实力强大者,则挥舞资本大棒,强势突破,如腾讯之于京东。
数据显示,从市场格局来看,天猫、京东、腾讯电商继续保持市场前三甲地位,市场份额较3季度均小幅增长,分别达到49.7%、19.0%、7.0%。自营B2C方面,一二阵营差距较大。京东以41.3%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名,遥遥领先于第二阵营电商。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以10.0%、5.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名、第三名。从市场表现来看,市场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大型B2C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在流量购买,布局移动端入口方面具有极大优势,进一步拉大了和中小型B2C的差距。互联网是一个残酷的行业,以前大家就普遍认为,这个行业中每个领域过得相对舒服也就是市场的前三、四家,后面的则被前面的各位“大哥”逼得生存艰难。
当当网唯一欣慰的是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好歹积累了一个知名度,但当当网缺钱,缺物流仓储能力,缺技术实力,这些都需要大量资本和资源去重新驱动。如前所述,从李国庆和俞渝的角度来说,战略投资是更容易接受的选择。但是,现在的主动权并不在当当网手里,时间越往后推,当当网的价值就越小。尤其是2014年京东和阿里即将上市,届时当当网给市场的想象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事实上,多年来,当当网在电商领域积累起了丰富的供应链经验、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不可低估的品牌价值。在图书品类上,至今当当网还是行业第一。“不管是天猫还是京东还是亚马逊还是当当,我不信一个企业的财力够它把每一个品类都做到第一。”,这是李国庆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原话。在他看来,垂直电商就需要深耕细作。“刘强东要把钱用在化妆品一个品类上就没聚美优品的事儿了”,他说。毒舌的话也不无道理。有数据显示,去年当当网三季度净营收15.26亿元,包含平台GMV总销售为24.38亿元。其中平台GMV销售额9.7亿元,保持了同比增长187%的迅猛势头。陈叔觉得,重回盈利恢复“造血”能力,从侧面反映出其实当当离“逆转”的距离并没有外界所传的那么远,只要进一步深耕图书零售,保持好自己的特色,未来可以借此深切图书出版领域也不见得全无想象空间。退一步说,和其他的垂直电商相比,当当网的多品类运营有很大优势,而且还积累了大量电商用户数据。对于当当网该留还是该卖有了很大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