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遍的社交需求,匿名社交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硅谷,最近最火的当属Secret,用户以匿名的方式向手机通讯录中的好友分享图片、文本信息,其特色是在熟人关系间匿名分享信息。而早前的Whisper则是建立在完全陌生人基础上的匿名广场式社交,其特色在于通过内嵌有文字的图片来发布秘密。Yik Yak同样允许用户对朋友发送匿名消息,但禁止高中学生使用这项服务。Shrtwv、Banter、Blink等匿名类应用上升势头也很强劲。
在国内,创业者也争相模仿、开发匿名社交APP。“陌陌”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APP,用户可以向任意范围内的陌生人发送短信、语音、照片以及精准的地理位置,还能将网络关系转换为线下的真实关系。2014年,“秘密”、“小声”迅速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小声”类似于Whisper,以图文混排的方式呈现内容;“秘密”的设计理念则模仿借鉴了两个多月前发迹于硅谷的“Secret”。
近日,一款匿名朋友圈的社交软件一夜之间蹿红,上线仅一天,这款名叫“秘密”的APP软件就名列App Store总榜第13位,社交榜第1位。用户可以看到来自本人手机通讯录内联系人发布的各类匿名信息,但你只知道是熟人发送的消息,却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位。由于无法确认具体的身份,所以大家也敢于在此畅所欲言,有吐槽、有爆料、还有各种发泄、八卦,一时之间激起了大家窥探身边人隐私的欲望,秘密上有人谈到,”为了在八卦的海洋畅游,我默默地把工作到现在所有的合作伙伴的名片全部录入手机。“
上线就火,可见这款软件迎合了现代人的需求。“你不会知道坐在那头跟你聊天的是不是一条狗。”这句话曾被拿来形容互联网社交给人们带来的触动。最近一款基于熟人圈的匿名社交软件“秘密”悄然兴起,隔着手机电波,和你聊天的变成一个个“熟悉的陌生人”。4月4日在苹果App Store上架,如今已登上社交类排行榜的头把交椅。不过,当秘密被拿来消费时,法律人士坦言其中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因为采取的是匿名留言形式,一些流言蜚语甚至虚假信息也开始在“秘密”上悄然传播。据律师表示,社交平台上涉及个人的恶意攻击的确有侵犯名誉权的风险,对于传播的热点,团队具有注意义务,如果一个恶意的言论保留时间不短,那删除后也不一定可以免责。爆料的内容如果真实,但是属于他人隐私的范围,就要看具体情况。“对普通人侵犯个人隐私权,明星的隐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容忍。如果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不但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如果通过特征描述,让大家都知道是谁的情况下,相当于点名。
自从匿名软件火起来之后,对于匿名社交软件的评价那是褒贬不一,对于正在使用或者是没用过匿名软件的你,是怎么看待匿名社交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