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白酒行业整体陷入低迷状态,降价和库存积压等压力扑面而来,接踵而至的便是白酒企业尤其是高端酒企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价格保卫战,业内分析,今年保价之举或将持续,但想如愿很难,而贸易形势下的冬天,高端白酒企业大举进军中低端产品线,突然出现大把的低端产品的领导者,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行业的和谐状态。茅台,五粮液等知名企业,目前在二线城市,被中低端市场的挤压。这一切都证明是高端产品处于弱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低端产品的强势,而在同一时间太多酒企业进入低端市场,将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未来行业品牌会集中化,名酒企进军中低端产品线,挤压市场,抢占市场份额。而二线酒厂若是想发力做到一千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则会直接滞销,因为没有品牌效应,所以,未来行业品牌会集中化。
在原有高端白酒的消费受到控制下,现在的消费群体出现了变化,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成为市场的消费主体,而这些消费者在选择酒的时候更看重的是时尚、味道,更多的人是不停留在价格的阴影下,而注重体验。高端产品一定依然要坚持高端路线。虽然高端市场暂时比较低迷,但会逐渐回暖。高端产品市场要坚持走下去。2015年以后,我相信高端市场会一路飘红。可能会回不到过去黄金期的状态,但是必然会回暖。高端市场依然非常强大,会继续增速的。我们应该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白酒业的发展主要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依赖于“政府引导”的畸形发展模式,在政府出台“三公”消费的限制性措施后,尤为突出的是高端白酒一下子从天堂跌到了地狱。突如其来的剧变,让高端白酒厂商变得异常纠结,又随着今后酒企的发展扩张,销售模式的强烈的竞争。高端酒企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保价战,业内分析,未来价格战将愈演愈烈,如果保价不成,酒企或将选择下调出厂价来应对“寒冬”。高端白酒不得不放下身段,推出所谓的腰部产品,即向市场推广更多的中低端品牌,甚至包括十几元的产品,拓展更大的消费市场和人群。 市场消化缓慢 库存压力凸显,酒企得重新认识自己的格局观。
引自:高端酒产品坚持走高端路线,还是转战平民路线 作者: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