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雾霾之中,公众无比期待的“史上最严格”空气污染防治计划,能否让空气质量好转,仍是一个悬念。
国庆长假刚结束,京津冀地区就陷入大范围雾霾之中。10月8日、9日,北京市区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超过300,达到最严重的“严重污染”级别。
漫天雾霾之中,公众无比期待中国政府此前公布的“史上最严格”空气污染防治计划,能够让空气质量好转。但现实不容乐观。
2013年9月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大气治理目标,并提出十条具体措施,因此也被民间称为大气“国十条”。“国十条”指出,要用五年时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大气“国十条”还是中国第一份将空气质量改善细化到具体数字的纲领性文件,以PM2.5浓度为标志,宣称到2017年,全国空气将改善10%以上,几个关键地区的分目标中,又以京津冀地区25%的改善目标最具雄心。在政治地位和空气污染程度同样备受瞩目的北京市,其2017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将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为此,“大气国十条”分别就减少多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等10个大方面,35项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以保障任务的完成。
为此,环保部与31个省、区、市(以下简称省)签订责任书,详细设定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10省及重庆市,将重点考核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情况;其他20省重点考核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情况。
对PM2.5设定目标的地区中,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了下降25%的目标,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下降20%,广东、重庆下降15%,内蒙古下降10%。
对PM10设定目标的地区,根据当地环境质量,又将目标划分为五档:海南、西藏、云南等PM10年均浓度远低于国标的地区,持续改善即可;其他地区根据PM10年均浓度接近或超标程度,分别下降5%(如广西、福建)、10%(如辽宁、四川)、12%(如甘肃、湖北)、15%(如青海、新疆)。
此外,责任书还特别针对京津冀及周边的山西、内蒙古、山东,设定了削减煤炭,淘汰落后产能,以及锅炉、机动车、扬尘治理的年度量化目标。
这份责任书的行动力来自于有效监督。记者从环保部获悉,中国国务院将每年对各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未通过考核的地区,环保部将会同组织部门、监察部门通报批评,并约谈负责人,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漫天雾霾之中,公众无比期待的“史上最严格”空气污染防治计划,能否让空气质量好转,仍是一个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