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五:
外来大师不如内部讲师?外来大师培训后拍拍屁股走人是对是错?
精品观点
-
-
陈亮 说2013-12-21 10:19:07企业培训师选择内部讲师还是外部讲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说最主要的是选择合适自己需求的讲师。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合适的导师怎么选? 》,虽然是以外部讲师挑选为主,但是里面的策略也适用于挑选内部讲师。 机构通常有几类推荐的方法:1、全部采用外部合作讲师。2、...
企业培训师选择内部讲师还是外部讲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说最主要的是选择合适自己需求的讲师。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合适的导师怎么选? 》,虽然是以外部讲师挑选为主,但是里面的策略也适用于挑选内部讲师。
机构通常有几类推荐的方法:1、全部采用外部合作讲师。2、优先推荐核心讲师,辅助推荐合作讲师。3、全部推荐核心或自有讲师。以第一个方法为运作模式的通常是以需求对接寻找资源为主,他们多半拥有极强大的推广团队,宣传到位,团队精良,而第二个方法运作的机构他们多半拥有了一些核心资源,这些核心讲师通常有课量保证,第三者,国内成功的机构典范较多,大家看到的问鼎或竞越等,与这些机构谈价的空间也相对小了一些。这一二三方法,其实也无法说全目前机构运作的策略,市场需求多,所以中国人的创新法则也被许多机构运用到极致。无论怎么运作,机构推荐的讲师,通常是以保证效果与保证收益并举的,培训是一个靠近口碑吃饭的行业,我们姑且相信你所遇着的机构都是期望做长久的机构,谁也不想只做一单生意。
策略一:先谈培训需求,再提对培训师的要求
许多HR拿到公司内部培训需求时,通常不是向机构提培训需求,而是向机构提对培训师的要求,如:你们老师在世界五百强做过吗,你们的老师是大学外聘教授吗,你们的老师讲课生动吗,是以互动的方式在授课吗,现场会引用案例吗?更有一些非典型的人会问:你们的老师多大了,结婚了吗,出生地在哪里?这些问题通常会出现在一些新手或对培训理解不够的企业。他们通常在根据老板的喜好来选择一个培训师,给培训师画个像,认为这样的培训师就能讲好课。比如:在某个行业做过多年的管理,多年的市场,在国内多个大学做过客座教授,多半是博士,再次也得是个MBA。35岁以上,45岁以上更好。结婚生子,子女最好在国外,如果能号称什么氏管理理论创造者,或某个领域的第一人,或国内培训师五十强等。
也许这样的培训师,确实曾经以历史经验的方式帮HR们成功化解了课程中危机,所以机构喜欢这样的讲师,讲师也喜欢这样去包装自己,结果满世界的讲师,全是首席,全是第一人,全是厉害的大牛人!当我们诉说完这些讲师的印像记后,一些机构就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始直接推荐讲师了,一般至少一个课程会推荐二至三个,甚至更多的讲师,看似将选择权交给了HR,其实这是最不负责任的表现。多半一次课程推荐二个讲师以上的,这样的机构最好不要合作,他们太不专业,喜欢以多取胜,喜欢让客户充分选择并且表现出不知道什么样的讲师能匹配课程需求。所以凡是推荐三个以上讲师的机构,从今天起就可以直接PASS了。
机构或HR,我们能不能先从培训需求开始呢,因为一个机构的功能不仅是推荐讲师,还应该包括一些综合的服务,这些服务更不仅只停留在课程前期销售与课中的现场服务。作为机构或需求方的HR ,应该要与对方多聊聊企业情况,课程需求,学员对象,培训背景,领导层对培训的期待,近期公司的管理诉求等岂不是更好,时间不急的情况下,机构直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后,与企业去核对我们准备推荐的讲师,预计是怎么样的类型的,洽谈后再向企业匹配式提供课程讲师不是更好?
策略二:先看培训课纲,再看培训师介绍。多数的机构会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向式分析,有一些疑难的需求,他们还会进行深度的分析,比如经常会开个小组讨论,用十五分钟半个小时来研究一下,以确保推荐的讲师可以对应上,这有点像“订制应聘简历”似的。所以多半他们会从讲师的介绍上下功夫,美化他们,于是第一人,首席,MBA—EMBA—DBA,一张张长相帅气逼人的照片,配以精美的语言的简介就会出现在你面前,此时多半的人会晕掉。不信你可以马上打开的培训档案,那些讲师多半如此。
聪明的HR们,不要再看培训师介绍,先放在一边,稍后再说。看看培训课纲,有多少对应你的课程需求。常见的如:案例引用的是否切合行业,课程理论架构是否切合你的人群知识点(知识要点从胜任力模型里面来,没有模型的就简要对应一下吧),讲师有无独立的课纲,课纲中的逻辑架构如何等等。有人说:讲师还没有与我交流呢,他怎么就能如此的贴切,岂不神了?你要知道机构的功能就是需要在你与讲师中间架起桥梁,将你的需求转给讲师,不管是核心还是合作的讲师,如果愿意为你订制个课纲,其实您应该给他一些机会与他进行深度交流。
良好的表达与创造沟通氛围是职业讲师的基础条件,通过电话就能明显的感受到讲师的职业化程度,试着向讲师直接表达你们的需求,并提出一个最重要的期待,看讲师如何回复你,借此检阅一下讲师的专业度,对问题的把握也是不错的机会。总之与讲师通上话,加上讲师的订制大纲,再看讲师的背景材料。多半已经有不少的可靠性。
是不是可以再向讲师要求一些培训合影,课程互动时的照片,课程的影音材料(大部分讲师的一些核心课程不愿意录音录像),如果更为谨慎,是否可以请讲师提供二至三家培训过的企业,联系联系看看。有时候同行的推荐与引见并不一定可信,但至少可以参考。
[展开]
-
-
薛寒冰 说
2013-12-18 13:54:40企业培训需要内外兼修 企业培训要内外兼修,但首先要了解什么工作应该“自己动手”,什么工作要“引进外援”。 一、需要“自己动手”的培训工作 1、企业内部培训师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是: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知道问题关键。 (2)不足是:封闭、缺乏外部经验交流、缺少...企业培训需要内外兼修
企业培训要内外兼修,但首先要了解什么工作应该“自己动手”,什么工作要“引进外援”。
一、需要“自己动手”的培训工作
1、企业内部培训师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是: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知道问题关键。
(2)不足是:封闭、缺乏外部经验交流、缺少新知识的补充。
2、企业内部培训师要做的工作
(1)产品基础知识
(2)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3)工作流程
(4)薪酬体系
(5)绩效考核
(6)晋升制度
(7)新员工入职培训
(8)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全方位立体化)
(9)培训效果评估(五大评估)
总之,基础类的、面向基层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以及偏重人资类培训模块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最好由比较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培训师来完成。
二、需要“引进外援”的培训工作
1、外部培训师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是:接触面宽,能抓住共性问题,经验和水平较高。
(2)不足是: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清楚问题的关键。
2、外部培训师要做的工作
(1)管理类课程(非公司制度管理)
(2)销售技巧提升(非产品知识与“话术”)
(3)团队课程(不分层级打造团队的课程)
(4)心态激励
(5)TTT训练
(6)晋升类培训
(7)大型培训活动策划(配合公司相关方案)
总之,提升类的、面向管理层的、晋升类培训等偏重提升、创造性的“非企业标准化”工作最好请经验丰富的外援来完成。
三、企业培训需要“内外兼修”
1、如果培训工作全部交由公司内部完成,叫做近亲繁殖,时间长了,生出来的必然全是痴呆傻。
2、如果培训工作完全依靠外力,则是空中楼阁,基础都没夯实,只能是听个热闹,寻求慰藉而已。
3、培训工作既不能仅靠自己内部完成,也不能完全依靠外部,应该内外相辅相成:内部夯实基础,外部提升能力。
4、内部讲师最好有一些企业外的讲课经验,外部讲师最好有一些行业内的培训经验。
总之,只有内外结合,“知识杂交”,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四、关于培训完就走人
培训完就走人,是完全绝对错误的!——这无论对于企业内部培训师还是外部培训师而言。
培训>讲课:培训绝对不仅仅是讲讲课,更关键的是要能深入理解问题本质,通过培训来解决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培训真正的落地。
讲完课就走人,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那只是把工作完成了一半,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重用与意义。
讲完课,后续还要和企业相配合,把培训内容落地,当然这需要企业占主导地位,负责主要工作,而不是全部交由外部培训师来完成,这是外部培训师个人做不到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阴阳结合。——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讲完课后还要提供与培训内容和企业实际情况相配套的方案和微咨询。——这是培训师的责任与义务。
[展开]
-
-
姚伟 说2013-12-16 13:35:14对于内部讲师还是聘请“外来大师”不能觉得分裂看待,两方各有利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首先两者优势: 内部讲师:1、了解企业文化:清晰分析公司规划和走向,也就明确培训的主要方向在哪里,可以有的放矢。2、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模式:可以以会代训,可以小组讨论,可以员...对于内部讲师还是聘请“外来大师”不能觉得分裂看待,两方各有利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首先两者优势:
内部讲师:1、了解企业文化:清晰分析公司规划和走向,也就明确培训的主要方向在哪里,可以有的放矢。2、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模式:可以以会代训,可以小组讨论,可以员工大会,甚至可以单个辅导,了解问题在哪里,培训主题就在哪里。3、服务主营业务:提高培训对工作主营业务的推动和服务作用。3、及时跟踪辅导:对于培训的课题,可以随时随地的及时进行跟踪辅导,确保培训效果实施和落地。
外部讲师:1、案例丰富:外部讲师经历的现场和企业比较多,积累了较多的实际案例,可以提出实时性,简单性的解决问题方案。2、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来讲师的现场调动气氛会很活跃,让员工放松心态去学习。而且员工接受度会高一些。
两者劣势:
内部讲师:1、知识面受限:内部讲师一般还会有事务性的工作,因此她们的工作时间能够拿出来专门做培训课题的时间是有限的,知识面也仅限于自己的企业或者有联系的同行。2、方法欠缺:培训的方法仅仅以讲授为主,会议为辅,特别是现场把控还缺少经验。3、完成工作的心态:因为是自己的绩效内容,因此有些内部讲师也会产生先完成实际培训课时,实际的培训跟踪缺乏到位。
外部讲师:1、对企业的了解不透彻。2、培训跟踪不能服务到位。
所以建议:内部讲师和外部讲师分阶段,分内容结合使用。
1、日常的培训按照公司计划由内部讲师推动。
2、阶段推动及员工奖励可要求外部讲师参与,但训前沟通,课件审核要由内部讲师负责,以及课后总结和沟通。
对于外部讲师的衡量和保证培训效果提三条建议:
会前:1、企业基本情况。2、培训目标。3、培训人群。4、到达效果。5、课件审核。6、提供企业内部案例。7、提供企业内部人员分享。8、培训前情景预演。
会前沟通至少要三个回合:情况介绍后,讲师提供课件及内容,企业审核,对其中不尽人意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讲师调整后,企业再次确认。
会中:1、企业负责培训人员全程跟踪。一是控制现场节奏,二是了解课程细节,以便课后跟踪。2、课程内容记录,包括参训学员表现,讲师案例分析等。3、现场资料收集:表格,案例方案等。
会后:1、培训总结(学员,组织人员)。2、培训评估:主要看参训者的接受程度。3、培训落地:对课程内容中针对企业有效的部分,进行整理,找到落地点,并跟踪落实到岗位,到人。4、课件及资料存档。
[展开]